新华网武汉7月26日电(李晓笛、赵梦琪、吴文华)近日全国多地开启“高温模式”,滚滚热浪里,不仅我们的身体感受着“烤验”,心血管健康也在经历一场“隐形挑战”,如何给心脏“降降温”、守住健康防线?今天我们邀请到武汉亚心总医院心血管内外科副主任医师张龙岩,一起聊聊夏天里最该注意的心血管防护要点!
新华网:高温到底是怎么影响心血管系统的?心脏的负担会因为温度升高而加重吗?
张龙岩:心脏要负担全身的供血和供氧。当温度升高时会出现以下问题:第一,我们皮肤会散热,所有器官对养分的需求会增加,心脏供血和供氧的负荷也会增加;第二,夏天经常会开空调,血管在温度高的地方是舒张的,在温度低的地方是收缩的,舒张和收缩的幅度太大,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。第三,户外活动之后会出汗,体液包括电解质等会流失掉,血液会变粘稠,血管就容易发生血栓事件。同时,天热的时候,人会更容易烦躁一些,情绪波动、心率增快,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。
新华网:除了老年人、慢性病患者,熬夜、压力大、久坐的年轻人,是不是也有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?
张龙岩:老年人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,是因为老年人高血压、冠心病等疾病的合并症比较多。但现在高血压、冠心病等发病年龄逐渐在提前,一是因为生活压力、工作压力大,加上年轻人经常会熬夜,生活不规律等情况会导致发病;二是年轻人也可能患有高血压、冠心病等疾病,只是老年人患病比例更多,现在很多年轻人容易突发心肌梗死等情况,是因为他本身就有高血压、冠心病等疾病因素。所以当新闻报道里一个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,大家觉得是正常的,但是突然有一个年轻人发生了心肌梗死,就更加容易引起关注。
新华网:夏天开空调时,室内外的温差控制在多少比较合适?待在空调房里,还需要注意什么?
张龙岩:首先,空调不能对着人吹,特别刚进房间的时候,毛孔都是开放的状态,空调的迅速降温,会让毛孔剧烈的收缩,引发一些心血管疾病。第二,研究表明,空调房和室外的温差大约不能超过7℃,七度以内的血管收缩和舒张,不会表现那么明显。
新华网:夏天运动有哪些注意事项?运动的强度要怎么控制?出现了哪些症状要立刻停止运动。
张龙岩:天气太热,尤其是温度37度以上,户外运动要避开阳光,要么早上早一点,要么晚上晚一点。长期运动的人耐受力会更好一点,平时不怎么运动的人,夏天做户外运动要量力而行,突然做一些高强度的运动不太合适。高温的时候运动强度要下降,时间上要控制,还要注意补充电解质水分。
出现了不适症状,年轻人一定要高度关注。如果是运动本身引起来的不适,例如心慌、心跳快、胸闷等,一般运动后休息下来,可能5到10分钟,这些症状会慢慢消失。但如果是疾病引起的不适,症状是不大容易消失的,这时候就需要警惕了。
通常情况下,如果症状15分钟或者半个小时还没好,伴随着剧烈出汗,这时候一定要去医院,这种情况不建议随便去吃吃救心丸,最好是就近到医院去看,因为到最近的医院,会容易去判断病情。如果是心脏的问题,不管多大的医院都可以实施抢救。
新华网:请您总结几个夏天“护心”的小技巧?
张龙岩:第一,要规律作息,有条件的话,中午睡15分钟到半个小时。第二,控制情绪,尽量减少情绪的波动。第三,要关注身体状况,例如监测一下心跳、血压。当然还要保障健康饮食,健康的生活习惯会让人获益。
问医问药问健康,留言请发送邮箱xhhbhealth@163.com